腹胀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肠内若有息肉,身体会有什么症状
TUhjnbcbe - 2023/8/13 21:44:00

58岁的王先生因大便次数增多且夹杂鲜红色血便,3医院就诊。王先生告诉医生,10多年前曾做过一次结肠镜检查,发现有一个直径4mm大小的直肠息肉,但当时并无其它不适症状,所以并未引起王先生的重视,也未对其做任何处理,这10多年来未再做过肠镜。

直至今日,医院就诊,医生为王先生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距离肛缘12cm-17cm的直肠部见一环2/5周肿物,直径约4-6cm,表面糜烂坏死。从肠镜的检查结果基本上可以确定王先生的直肠息肉已经转变为直肠癌。

为进一步验证医生的判断,对肿物标本进行病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为直肠中分化腺癌。在10余年间,王先生体内原本4mm大小的直肠息肉增大了10倍有余,转变为4-6cm的恶性直肠肿瘤。

为了进一步了解直肠肿瘤是否有转移等相关情况,医生为王先生做了配套相关检查,发现并无肝脏及肺部转移,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肠壁明显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进一步明确了王先生的肠癌分布和转移情况。

随后,患者接受了直肠癌根治术,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肠段及周围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王先生已是直肠中断分化腺癌II级,幸而王先生术后恢复良好,无肿瘤转移情况发生。

在临床上,像王先生这样的发现即是直肠癌晚期的案例并不在少数。那么,肠道息肉是什么?会不会癌变?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肠道息肉呢?

一、什么是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简单地说,就是肠道上长的肉疙瘩,用医学术语解释,就是肠道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前,统称为肠道息肉。

人体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个部分。

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的一种隆起性的病变,在人体大肠的几个部分均可发现,在没有明确这种病变的病理性质之前把它们统称为“肠道息肉”。

那么,肠道息肉就是癌症吗?它可怕吗?

其实,肠道息肉有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之分。通俗来讲就是有普通息肉和大肠癌两种,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研究显示,超九成的大肠癌源于肠道息肉,肠道息肉可能是大肠癌的“前身”,但不是所有的肠道息肉都会恶化成“癌”,不同的肠道息肉癌变率不同。

例如: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是具有癌变可能的,其癌变率与腺瘤直径相关,直径≤0.5厘米的腺瘤癌变率≤0.1%,直径在0.5-1厘米的腺瘤癌变率约为1%-3%,1-2厘米的腺瘤癌变率约为10%,直径超过2厘米的腺瘤癌变率则高达30%-50%。

合并轻度上皮异型增生的腺瘤癌变率比较低,但合并重度上皮异型增生的腺瘤癌变率则高达27%。而像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这样的肠道息肉癌变率则相对较低,不容易转化成癌。

所以大家谈到肠道息肉时,也不必谈“息肉”色变,谈“癌”色变。人人都有可能长肠道息肉,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也会影响肠道息肉的发生率和癌变率。了解肠道息肉的发病原因,平时注意规避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防癌上身”。

二、人的肠道为什么会长息肉呢?

肠道息肉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也在升高。那么,什么样的生活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会更容易患上肠道息肉呢?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会增加患肠道息肉的风险。

许多人尤爱烧烤、炸串、腌制食品,其中含有致癌物,而缺乏某些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除此之外,为了给这些食物增香增味,商家会添加许多食品添加剂,用亚硝酸盐处理过的鱼、肉,像火腿肠那样富含添加剂的熟肉制品,均会增加患上肠道息肉甚至是肠道肿瘤的风险。

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肠道胆酸,胆酸与肠道菌群共同作用于肠道会增加患肠道腺瘤的风险。

吸烟,饮酒,长期久坐及缺少运动也是引发肠道息肉的诱因。

长期吸烟会增加机体各系统的患癌风险,饮酒会刺激我们的肠道,长此以往,进而诱发肠道息肉转变为大肠癌。有研究显示,每天饮酒的男性,乙状结肠部位的患癌率是不饮酒男性的5倍。

另外,许多人因为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长时间久坐,保持固定体位,肠道蠕动减少,肠内食糜长时间堆积,肠道菌群繁殖活跃会产生各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素,无异于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患有结肠黏膜炎症及有家族遗传性腺瘤的人群也是肠道息肉的高发人群。

结直肠炎性息肉是继发于其他肠道疾病的肉芽肿。在炎性息肉形成的早期,如炎症能有效控制,肉芽肿很有可能随之消失。

如果炎症不能有效控制,在长期持续刺激肠道的情况下,炎性息肉就有可能癌变,癌变的概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极高的癌变率,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而家族遗传性腺瘤与结肠粘膜炎症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其“遗传性”。

临床表现为数百甚至上千枚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无干预,终身患癌风险近乎%,主要死因为结直肠癌、十二指肠癌、硬纤维瘤。

明白了患上肠道息肉的原因,在注意规避上述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同时。若已患上肠道息肉,或者像上文提到的带有家族遗传疾病的患者体内持续长出肠道息肉,我们的机体会有什么症状呢?什么样的“信号”在提示我们应当及时就医?

三、肠道息肉出现时,身体会有哪些症状?

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要注意四个“信号”

1)剧烈腹痛

早期肠道息肉一般不会引发腹痛,等到息肉逐渐变大才会出现腹痛症状。息肉太大时,阻碍肠道内容物的排泄,使肠管扩张,进而出现腹痛症状。

2)口臭

肠道是食物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肠道消化功能出现异常时,肠内食糜堆积,排便异常,进而产生口臭。出现便秘、大便变细结合口臭,可考虑是肠道息肉导致的。

3)腹泻

腹泻是肠道息肉的典型临床表现,在排便时夹杂有粘液,提示有肠道息肉存在的可能。若排便时夹杂赤色白色带脓血的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提示存在大肠癌的风险。

4)大便带血

除肠道息肉导致大便带血外,消化道出血或痔疮、肛裂等其他疾病也会导致大便带血。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痔疮而导致出现延误病情的现象,医院进行鉴别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出现上述情况并不一定都是肠道息肉或者大肠癌,消化道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发生。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平时注意调护身体才是根本。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预防原则,肠道疾病重在“防治”。那么,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四、应当如何预防肠道息肉?

树立肠镜健康检查的理念,定期肠镜。

50岁以上人群应当将肠镜加入常规体检当中,以排除消化道疾病,特别是肠道息肉的病变。

40-70岁是肠道疾病高发的年龄段,若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本人有恶性肿瘤病史,本人有肠道息肉病史,大便潜血检查为阳性的,有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粘液便血交替出现,且有不良生活习惯史,有慢性胆道病史及接受过手术的人群建议进行肠镜筛查。

有家族遗传性腺瘤病的人群应当自青少年开始对患者家系进行积极的疾病检测、定期内镜息肉切除、预防性手术切除及化学预防。肠镜筛查能比CT等更精准地检查到早期肠道息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增加有机蔬果的摄入,减少对烟酒、对生冷、辛辣、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通过改变饮食结构改变机体酸碱平衡,可以达到预防肠道息肉及肿瘤的效果。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和焦虑现象普遍。机体保持在慢性应激状态导致身体各系统出现“异常运转”,长此以往只会将健康“耗尽”。

树立健康检查的观念,及时发现像肠道息肉这样的癌前病变,能够经济有效地预防肠癌的发生。大可不必像案例中王先生那样由于早期没有引起重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不得不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除了切除肿瘤,在治疗过程中饱受身心痛苦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

改善生活方式,防“癌”上身,积极做好检查,从而减少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内若有息肉,身体会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