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市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出自《针灸甲乙经》,足阳明胃经的第33个穴位。该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主要治疗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下肢不遂,腰痛,腹胀腹痛。
读音:Yīnshì。
别名:阴鼎穴。
1、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故名。
2、阴鼎。阴,水也。鼎,炉鼎也。阴鼎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且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因受脾土所传之热,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故名阴鼎。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汇聚本穴后循胃经下行梁丘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汇聚上源经水回流胃经。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阴市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阴市穴位于人体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缓解治疗小腹胀痛、水肿、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疝气等。
温下焦,散寒除湿;通经络,强腰膝,利关节。
正坐屈膝位,在髌骨外上缘上3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取穴。
阴市穴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缓解治疗腿膝痿痹。
阴市穴直刺1-1.5寸。
阴市穴艾条灸5-10分钟,阴市穴艾炷灸3-5壮。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富有脂肪组织。大腿的阔筋膜坚韧致密,上方附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髂嵴前缘的纵行纤维特别发达,增厚呈带状,称髂胫束。其上1/3分为两层,夹有阔筋膜张肌,向下止于胫骨外侧髁。所以行针时,髂胫束有抵抗感。
1、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脑血管病后遗症;
2、其它:糖尿病,水肿。
配肝俞,主治寒疝;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主治腰腿痛。
临床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偏瘫,水肿,糖尿病的治疗。
痿证
主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颈胸夹脊穴
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
配穴:肺热伤津者,配尺泽、肺俞;湿热浸淫者,配阴陵泉、大椎;脾胃虚弱者,配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者,配肝俞、肾俞、太溪、太冲;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在上肢的经穴,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在下肢的经穴。
方义:阳明经多气多血,又内联脾胃,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取上下肢阳明经穴位为主;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又通于膀胱经的脏腑背俞,可调阴阳,行气血,疏调脏腑;三阴交健脾养肝益肾;加筋会阳陵泉,诸穴相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濡养筋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