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案研读腹胀
TUhjnbcbe - 2021/7/10 20:52:00

刘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刘老会诊经其处,其家小恳请顺路一诊。患者一手指其腹曰:我无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背酸楚不堪。切其脉弦而缓,其舌淡嫩而苔白滑。

从医案中看出,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腹胀。然腹胀分虚实,《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这条讲的是腹满虚实的鉴别,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又云,“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这条讲的是腹满时好时不好为寒,应当给与温药治疗。从患者腹胀发作于午后与夜晚来看属腹满时减,复如故,再结合患者的大便溏不成形,当属寒,应以温药治疗。

《伤寒论》中涉及因寒引起的腹胀的条文有二:

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汤方: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厚朴半斤(去皮,炙)。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条讲的是发汗后伤了脾气,导致脾气滞而不行,故以人参、甘草、生姜扶脾气,厚朴、半夏行滞气,乃补泄兼行之法也。可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证的腹胀主要来自于脾气滞而不行。

第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条讲的是,太阴脾土本身出了问题,也就是脾土的正气不足了,脾气不足就会影响其升降的功能,其升降功能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出现上有吐、中有食不下、下有腹满下利且时腹自痛的症状。此条文没有直接给出治疗方法,根据症状来看,当以理中丸或汤治疗。理中丸(汤)方: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日三至四次,夜二次。服后腹中未热,可加至三至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与理中汤证虽然都有腹胀,但其原因却不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是脾气滞,重点是腹胀满;理中汤证是脾气虚,除了腹胀满外,还有吐、下利。而患者的腹胀满只是大便溏不成形,每日两三行,还没有达到自利益甚、腹满而吐的程度。

再看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二,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背酸楚不堪。这与《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相符,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汤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芩三两,瓜蒌根四两,牡蛎三两(熬),炙甘草二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为少阳病向太阴病发展的病证,所以既有少阳病胸胁满的症状,也应有太阴病腹满的症状。这一点,从用药上也能看出来。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有其特殊的症状,就是寒热往来及但头汗出,这一点很重要。这是阳微结与纯阴结的鉴别要点,即少阳病与太阴病的鉴别要点。如果患者无汗,也无寒热往来,说明病已到太阴那就不能用此汤方了。

这样看来,若患者除了这些症状外,还伴有但头汗出、寒热往来,那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若没有但头汗出、寒热往来,则应先治太阴,根据其症状先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如效果不佳,再选用理中汤。缓解了腹胀满后,若再有胸胁满,再进行下一步的辨证施治。

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食不下,自利益甚”,故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阴寒盛于夜晚,所以夜晚则发作。脉缓属太阴,而脉弦又属肝胆。胆脉行于两侧,故见胁痛控肩背也。然太阴病之腹满,临床不鲜见之,而如此证之严重,得非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六腑升降失司所致?刘老审证严密,瞻前顾后,肝脾并治,选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6克,桂枝10克,干姜12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10克,*芩4克,炙甘草10克。此方仅服一剂,则夜间腹胀减半。三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

医案中医生开出的经方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且仅服一剂就效果明显,说明患者的病证在寒热往来之间,还不是纯粹的寒证。还说明医案中的描述遗漏了患者有寒热往来或但头汗出的证候。

以上医案原文选自《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案研读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