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针灸》科普系列
/腹/型/肥/胖/
如何减掉大肚腩?
--针刺减肥篇
原创:李彦莹付利然
导语:
我们常说的“大肚腩”既指腹型肥胖。据调查,腹型肥胖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腹型肥胖的患者相对于全身性肥胖的患者而言,其患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患病率更高。针灸治疗腹型肥胖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反弹。
01.什么是腹型肥胖?
我国腹型肥胖是指身体质量指数≥28Kg/㎡(体重Kg/身高㎡),在此基础上,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可判定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主要表现为内脏脂肪含量增多,外周(包括大腿和臀部)皮下脂肪相对减少。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
02.腹型肥胖的中医认识
中医古籍中虽无肥胖这一专门的病名,《卫气失常篇第五十九》云:“*帝曰:何以度之其肥瘦?伯高日:人有脂,有膏,有肉",把肥胖分为三种类型,即“脂人”“膏人”和“肉人”。其中“腘肉不坚,皮缓者,膏”,指形体肥胖,皮肤纵缓,脂肪主要积聚在腹部的“膏人”,即为现在所说的腹型肥胖者。中医认为,腹型肥胖的病机主要与脾胃失调、肝失疏泄、三焦壅滞、脾肾阳虚等有关。
03.腹型肥胖的针刺治疗
近年来,针灸治疗腹型肥胖取得明显进展,治疗方法多样化,而且具有安全性高、效果明显、不易反弹的特点。依据腹型肥胖的病机,常选用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足少阳胆经等经穴。方法常采用:毫针疗法、穴位埋线、电针等。
常用穴位:中脘、天枢、大横、带脉、足三里。
04.穴位定位及作用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中脘乃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的作用,是减肥要穴。有研究表明,刺激中脘致患者出现顶胀感可有效抑制食欲,发挥健脾缩胃的作用。
天枢穴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属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千金方》:“天枢,主冬月重感于寒则泄,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功能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现代研究,实验证明针刺天枢穴,对肠功能有调理作用,有效改善腹型肥胖患者腹胀、便秘等,促进宿便排出。
大横穴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阴维之会。主治泄泻,便秘,腹痛等病症。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带脉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属于足少阳胆经,功效健脾利湿,调经止带。杨玄操《难经》注说:“带之为言,束也。言总束诸脉,使得调柔也。”指约束纵行诸经脉,促进腰腹部气机运行。带脉“总束诸脉”,健运腰腹。对于腹型肥胖患者疗效明显。
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由此可见足三里可使腹型肥胖患者多饮多食、消谷善饥得到一定改善。
-作者简介-
李彦莹
医学硕士
中医科住院医师
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临床擅于采用中西医结合及针灸疗法,擅长治疗胃肠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脑梗塞及后遗症、颈腰椎疾病、骨关节炎、面神经炎、带状疱疹及肿瘤相关疾病等,在运用中药及针灸治疗肥胖症、代谢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付利然
中医科主任
医院郑东院区中医科主任,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中医科、针灸科临床工作。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拔罐、埋线、膏药等方法治疗疑难杂病,在治疗肥胖、妇科内分泌相关疾病、慢性疲劳综合症、代谢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各类肿瘤术后、放化疗后中医治疗。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潜心研究中医治未病,熟练运用中医药调理亚健康体质。
减重调泌话健康宣传健康减肥
提倡科学减重
教你减肥背后的科学
更多体重管理及预防肥胖的话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