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景岳全书杂证漠》谓凡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
口苦,相信这是很多人都遇到的情况,不少人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这点,以为是正常的,其实这可能是某些疾病在作怪。
对于健康人来讲,口腔一般感觉是清爽舒适的,只是夜间醒来或晨起后片刻会有轻微的口苦或口里酸涩的感觉。
疾病状态下不少人会有味觉异常:清淡、干涩、酸、甜、苦、辣、麻等,其中口苦的味觉异常最多见。
中医学中,口苦最早见于《*帝内经》,不仅首次提出以口苦为主症的病名为“胆痹”,并指出了胆热、肝热是形成口苦的主要病因,胆泄上溢是其主要病机。
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如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有口腔疾病以及患有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人;经常疲劳、睡眠不足、过度吸烟、酗酒的人;患有某些肿瘤的人等,均可出现口苦症状。
胆这个腑的性质,不偏不倚,性喜宁谧平和,不宜过寒过热。过寒、过热都会导致其偏移中正之性,出现功能异常,胆液外泄而出现口苦。所以出现口苦首先得学会辨别,这个口苦是由热症还是寒症引起的。
热症口苦
苦而干,或口苦兼有辣感觉,或口苦兼有口气臭秽,口渴想喝水,舌苔深*或老*或*而燥或*腻,大便干燥甚至便秘,舌质红或红绛。
寒症口苦
口苦,夜晚更加明显,渴不思饮,或喜热饮,或口而咸涩多涎,或多清水,怕冷,手足不温,食冷则易便溏,舌苔多白滑或白腻,或白腻呈灰黑色,舌质偏淡,或淡白胖嫩,舌边多齿痕。
中医治疗口苦,辨别热证、寒证还不够,还要辨证其病变的脏腑。引起口苦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肝胆或者胃出了问题。
《灵枢·四时气》指出:“胆液泄则口苦”。胆汁是“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肝经属肝络胆,胆经属胆络肝,病变常相互影响。
如肝气郁滞,可以影响胆汁疏利,而胆腑郁热,也可以影响肝气疏泄,最终导致肝胆气滞,肝胆湿热而出现口苦。
症状:口苦,心烦易怒,头昏晕痛,面红目赤,两胁胀痛,舌边红,苔薄*,脉弦数。
想用艾灸解决这种症状,我们要从身体的整体出发,除了口腔炎等疾病引起的口苦,各种湿热是引起口苦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调理口苦,首先就是要祛除体内湿热,不妨试试艾灸以下几个穴位: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等。
脾俞
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中脘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能有效促进水谷的运化,祛除湿气。
足三里
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调理脾胃的明明星穴。
阴陵泉
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刺激陵泉穴的可起到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的作用。
除了调理湿热,要想预防和根治口苦,最好的办法是医治原发疾病,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灸友,应做有关的检查,如口腔、血常规、血糖、肠胃与肝胆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来艾灸。
艾灸的做法是从整体出去进行调养,不同于西药快速见效,只有持续使用的人,才能慢慢感觉到艾灸的作用,虽然见效慢,但是从不会让你久等。
馆主是一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并懂得自律的姑娘
禅意风的艾灸小馆“春花已开”
在其原本已经很忙碌的主业基础上
在夹缝中捕捉时光的身影
倾心打造
忧患和焦虑
变得像空气一样
弥漫在社会的角落里
而成本低、效果好的~
~比如读书~可以养心~
而成本低、效果好的~
~比如艾灸~可以养身~
后续
馆主将会用对待生活的态度
用带有自己印记的独特方式
后续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