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寒从脚下起,火自头上生,还真是一点没错。”36岁的阿丽最近很烦心,“皮肤滚烫、浑身发热,可就是不发烧。大夏天的,老公都不敢碰我,说我像个火炉,还一点就着。到了冬天,手脚还冰凉。大夫您看我这是怎么了?”拖着病怏怏的身子,阿丽来到了当地的一家中医诊所。
“你这是典型的上热下寒,不难调理”一见到阿丽,王大夫就开口说道。
上热下寒体质,都有哪些症状?上热下寒并不是什么“水火神功”,它其实是指热邪在上、寒邪在下,致使阴阳不交、升降失常的证候。如外感病邪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是热邪上升而至咽喉痛。这种“寒热错杂”的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患者在症状上可表现出分裂的状态。
上热症表现:热为阳邪,火性炎上,火为热之极。故上热者,多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可表现为心烦急躁、眩晕、头痛、潮热盗汗或自汗、夜晚难寐;有部分患者若存在皮肤性疾病,还会表现出面红。另常见五官七窍的火热症,表现为目昏目涩、飞蝇症、鼻塞、耳聋,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
下寒症表现:寒为阴邪,多夹杂湿邪、痰饮及瘀血等。故下寒者临床多表现为脘腹冷痛、肠鸣泄泻、腹胀便秘、夜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关节肿痛、下肢抽筋等。女子则多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清稀、宫寒不孕等。
上热下寒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上热、下寒同时出现两大类疾病,而对于中医方子而言一般寒、热治疗多为分开,如果性质不同的两味药,用之不当,很容易给患者带来不适,疗效也会受到影响。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子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呢?
如何调理上热下寒症?关于“寒热错杂”症,最为详细的论述当属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书中将此证分为多种类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症型来选择调理的方法。
一、胃热脾寒症
症状表现:胃脘灼热,患者时感心烦、恶心;腹部畏寒,便不成形,形似溏泥;
审证要点:此症用药着重胃脘灼热,心烦,腹部畏寒,舌质淡或红,脉数或沉;
加减用药:用药以“栀子干姜汤”,若脾寒明显者,加干姜、桂枝,以温脾散寒;若胃热明显者,加*连、石膏,以清泻胃热;若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竹茹,以降逆止呕。
二、胃热肠寒症
症状表现:心烦、心下痞满、腹痛、或干呕下利;
审证要点:此症用药需区分是胸中烦热,还是胃中有寒。欲呕吐,舌苔*乃胸中有热之见证;腹中痛,肠鸣泄泻,脉弦紧系胃中有寒之见证;
加减用药:用药以“*连汤”。*连苦寒泻火,适合清上热。
三、寒热格拒症
症状表现:食物入口即吐,脾胃升降失常;
审证要点:此症用药着重治疗食物入口即吐,胃热气逆,脉沉细乏力,属脾阳不足;
加减用药:用药以“干姜*岑*连人参汤”。*芩、*连可清上,干姜、人参辛温而燥之可温下。,可
四、虚实错杂症
症状表现:手脚四肢冰冷、咽部不适、咽干口燥、咳吐脓血、腹泻不止。
审证要点:此症用药要点为邪气内陷以致体内阳气被郁结不伸,导致咽干口燥、咳吐脓血;脾虚脾阳受损,以致关、尺脉不至。
加减用药:用药以“麻*升麻汤”。麻*、桂枝散太阳之邪;升麻、*芩、知母、石膏清阳明之热,麻*升麻汤亦为寒热并用之方。
这几个方子各具特色,在临床上要准确掌握,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增减,或联合用药,才能有效改善病情。
上热下寒,重点是护好肚和脚对于女性来说,引起上热下寒的病因可能有心志郁结、火盛伤阴、阴虚内热等,故而日常的气血调和对女性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其实平日女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
平躺按压:这个动作,主要为了暖宫。平躺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画个十字,将腹部分为四个区域,两手手背相对,手指垂直于腹部分别在四个区域缓慢按压。
金鸡独立:这个动作可以有效缓解足底寒气。两眼微闭,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另一只脚着地,调整呼吸,等一只脚不稳,再换另一只。
泡脚:这个动作可以通经疏络,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泡脚可将气血引向足底,对于足寒症有非常好的效果。
泡脚时,水温无需太热,40℃左右即可,水要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泡脚后,要及时擦干,以免湿气入体。
引起上热下寒症的危险因素很多,但已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熬夜过多都会导致发生此症状,所以百病皆有因,生活习惯使然。趁着春节长假,各位还是不要玩太“浪”,打破以往的规律作息。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归脾丸丨仅仅是补脾的吗?请不要小瞧我口苦、口干、口臭,体内可能藏有三把“火”,中医给出泻火方法体寒怕冷别不当回事,可能导致这0个严重问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