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标题有没有很醒目?哈哈,今天和大家讨论的就是湿气。因为啊,前几天刚到大暑这个节气,而长夏呢就是从大暑开始,由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四个节气共同构成。
◎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说到长夏我们立马就会想到湿气和脾。长夏属于夏末秋初,气候正值多雨而潮湿,脾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脾的阳气旺于长夏,脾的生理功能在长夏也最为旺盛,脾又对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长夏其实也是脾胃保健的最佳时机!
而养护脾胃的要点就在于祛湿健脾。因为脾喜燥恶湿呀!
湿气重,身体会释放出哪些信号呢?
??没精神,身体困重,消化不好,食欲下降,腹泻,水肿等。
因为湿邪为阴邪,阴易阻遏气机,阻碍身体气机运行,身体的气机就会升降失衡,外在表现就是身体困重、没精神,消化不好、腹部胀满,食欲也就随之下降。因为湿邪为阴邪,所以肯定还会损伤阳气,尤其是脾阳,出现腹泻、水肿。
??四肢沉重,下肢明显,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大便不成形、黏腻不爽,分泌物粘滞。
湿邪就是湿热熏蒸,使水汽上腾。就和夏天空气中那种重着、粘滞、慢吞吞的感觉一样,所以湿邪就具有重着、粘滞、停滞性。重着性的外在表现就是四肢沉重,而且,重,就有趋下性,可以理解为质量大的物质重力就大,所以湿邪就愿意伤害人的下部,腰膝症状多见;粘滞性呢,就是大便不成形、黏腻不爽,分泌物黏黏腻腻、不清不楚;停滞性的表现就是湿邪起病缓慢,而且缠绵不易痊愈。
??表现在舌象上就是舌胖大有齿痕,舌边呈锯齿状,苔滑腻。
那有没有在去湿气的同时又能健脾的疗法?
当然有啦,艾灸就可以呀!
◎八岁手绘
艾灸在治疗寒邪、湿邪这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并且不需要太多的步骤和时间,刷小视频的时候就能进行治疗,那么,大家准备好了吗?
中脘穴
中脘是人体比较重要的穴位,腑会中脘,胃的募穴。中脘在肚脐上面,在胸骨柄最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募穴是脏腑气机集聚在胸腹部的穴位,五脏六腑都有一个募穴。脏腑有病变的时候多数都会在相应的募穴出现疼痛等反应。
中脘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痰多。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
足三里穴
想要通过艾灸来祛湿的话,足三里是必不可少的,足三里的位置也不难找,大家将自己的四个手指(2~5指)放在膝盖外边圆形凹陷处下面,就是足三里穴了。足三里是人体养生保健第一要穴,医宗金鉴记载其“能除胸胁痛,腹胀胃中寒,肠鸣并泄泻,眼肿膝胫酸,伤寒羸瘦损……”
足三里主治:腹胀、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水肿。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丰隆
丰隆非常好定位,在外踝尖和腘横纹的中点,距离胫骨前缘2横指,丰隆是祛痰的第一要穴。
丰隆主治:浮肿、痰多;现代研究发现丰隆还能降血脂。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阴陵泉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就是阴陵泉穴位的位置。
阴陵泉可以说是化湿第一穴了,主治水肿、腹泻;丰隆配阴陵泉具有非常好的化痰除湿作用。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艾灸时艾条点燃端距离皮肤2~3厘米,灸到皮肤发红,微微汗出就可以啦。
施灸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艾灸操作演示:
注意事项
环境安全:施灸过程中,室内要注意通风。施灸途中一定要防止烧坏衣服及床单等,艾灸完毕之后必须要确保艾火完全熄灭,防止火灾发生。
艾灸前后的饮食注意:忌生冷,忌肥甘厚味,忌过饥过饱。
不宜艾灸的情况:大饱,大饿,大渴,情绪激动,极度疲劳时不宜施灸;妇女经期不宜施灸;孕妇及婴幼儿不宜施灸。
不宜艾灸的疾病:对于一些热性疾病不宜艾灸,例如阴虚阳亢(五心烦热)、邪热内积的人群。
艾灸后:艾灸后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愉快,切勿过度疲劳。若无灸伤可在灸后3~4小时洗澡。
艾灸不慎烫伤,可涂抹万花油;起疱时,小者可以自行吸收,大者需消*针刺破,放出液体,外敷消*纱布,胶布固定。
文章的最后,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赶走湿气,苗条美丽!”
—THEEND—
相关文章回顾
?健脾祛湿、清热消暑的靓汤来袭!
?关于薏苡仁,除了祛湿,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如何清除身体的寒湿和湿热?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