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食道憩室、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肝硬化、便秘以及各种癌变等等,可以参照中医诊断中的胃痛、痞满、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胆胀、*疸、噎膈、积聚、鼓胀等来辨证治疗,中医的精髓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观念。
因此临床中我们诊病的关键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资料来确定这些疾病的证型,而舌诊在诊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把在临床中消化道疾病的常见证型与舌苔的表现归纳如下,以供大家临床参考:
(症状会根据病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里只做共性总结,方药的列举也只是相关证型的代表方药,具体应用大家要参照病位病机详细分析。)
(一)湿热内蕴证
典型症状:面垢油光、脘腹胀满疼痛、厌食油腻或伴恶心呕吐、大便粘滞不爽、或者泻而不爽,舌苔*腻。
治法:清热利湿。临床较多见于胆胀、便秘、腹泻等病,代表方治疗泄泻之葛根芩连汤、治疗*疸胆胀的茵陈蒿汤、治疗胆胀便秘的胆宁片、治疗痢疾的芍药汤等。
(二)肝胃不和证
典型症状:嗳气频作、胸胁胀满、每因情志不遂而症状加重,大便不畅、舌偏暗,苔薄腻。
治法:疏肝解郁。临床多见于胃痛、胁痛、胆胀、鼓胀等病,代表方药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逍遥丸、摩罗丹、气滞胃痛颗粒等。
(三)肝郁脾虚证
典型症状:平素多有胸胁胀满、嗳气食少、腹胀矢气频作、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薄腻。
治疗方法:疏肝健脾。临床多见胃痛、痞满、腹胀、胁痛、便秘等病,代表方有著名的痛泻药方、九味肝泰胶囊等。
(四)脾胃虚寒证
典型症状:脘腹痞闷、食入难化、口淡不渴、喜食热食、面色无华、倦怠乏力、手足欠温、便溏久泻、舌质淡苔薄白。
治疗方法:温中健脾。临床多见胃痛、痞满、腹胀、腹泻等病,代表方理中丸、*芪建中汤、补中益气丸等。
(五)肝胃阴虚证
典型症状:病情反复发作、隐隐作痛、口干舌燥、舌红少津。
治疗方法:养阴和胃。临床多见胃痛、痞满、呃逆、噎膈、便秘等病,代表益胃汤、芍药甘草汤、五汁安中饮等。
(六)胃肠蕴热证
典型症状:口臭烦渴、多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或*燥。
治疗方法:清热泻火。临床多见胃痛、呃逆、便秘等病,代表方药有泻心汤、大承气汤、麻子仁丸、竹叶石膏汤、胆宁片、一清片等。
(七)寒邪内阻证
典型症状: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缓解、遇寒尤甚,苔白腻。
治疗方法:温里散寒。临床多见胃痛、呕吐、呃逆、腹痛等病,代表方药为藿香正气散、丁香散、良附丸等。
(八)寒湿内停证
典型症状:腹痛肠鸣、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口淡无味、肢体酸痛、大便清稀如水,舌质淡苔白腻或水滑苔。
治疗方法:祛湿散寒。临床多见痞满、呕吐、腹泻、腹痛等病,代表方药为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胃苓汤、苓桂术甘汤等。
(九)饮食积滞证
典型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症状加重,吐后反快,大便干结或黏腻不畅、苔厚腻。
治疗方法:消积导滞。临床多见呕吐、腹痛、便秘等病,代表方药为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十)瘀血内停证
典型症状:针刺痛、面色黧黑、肌肤枯燥、或腹有包块、形体消瘦、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临床多见胃痛、噎膈、腹痛等病,代表方药为失笑散、通幽汤、少腹逐瘀汤等。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真正的中医辨证施治可不是这么简单的类比过程,篇幅有限,笔者不能把每一个疾病的细化辨证分型和舌象列举出来。在临床中,中医师都会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南以及各自的临床经验等对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做出基本搜集归纳,然后根据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尽可能完整准确地制定出理法方药。这里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归纳类比,让更多的西医师能够快速地认识舌诊的重要性,至少在简单判断虚实寒热方面有所帮助。多有不足,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梁嵘.舌诊的历史沿革.江西中医学院学报.;(03):23-24.
[2]刘莹.中西沟通和谐发展——谈调理脾胃与调理消化系统机能的比较.内蒙古中医药.;(01):68-69.
[3]林群莲,*发盛.慢性胃病分型辨证舌象与胃镜相的相关性.浙江中医杂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