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水果以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著称,能够促进排便,对身体有益。
确实如此,水果在营养上的富足,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但是,营养丰富就要多吃吗?吃不对,危害不亚于*药!
因为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少得可怜,食入过度就会引发疾病。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VC的膳食参考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为mg/天。过量服用会导致腹泻,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肾结石。
而且肠胃有自我调节功能,如果一味地靠水果来通便,最后会把自己的大肠弄得很麻痹。很多孩子便秘,罪魁祸首就是水果。
你还敢给孩子多吃水果吗?
我们只有把水果放在它正确的位置上,才能避免它的危害,发挥水果真正的益处。
水果的正确位置是“僚佐”
僚佐,是旧时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主要是协助、辅助的作用。
《*帝内经》中的“五果为助”,也是说水果只是一种辅助,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在吃多了五谷、肉类之后,吃一点水果,帮助消化,减少腹胀、积食的问题。
只有把水果放在“僚佐”辅助的位置上,依靠它帮助身体调节,才是符合人体需求的。
既然是辅佐,那就不能为“主”,不能多吃,更不能当饭吃。
水果大部分是寒凉的,吃多了,对脾胃、身体都有伤害。
不仅如此,吃水果还有很多讲究。
水果要吃当地产的
每个家长都想把最好、最有营养的东西给孩子吃。
我们买水果,一看到“进口”字样,就觉得好,就算贵点也会买。
但事实上,吃当地产的水果更好。
比如,南方的水果在当地吃很好,但运到了北方,作为水果本身的自我保护,部分可能会产生伤害性的*性。
有的为了保鲜,可能在直到你吃进嘴里,水果都还是未成熟的状态,或被催熟的。
遇到这些事情要靠运气,但健康,尤其是孩子健康可不能这么随便。
《*帝内经》中告诫我们:“一定要多吃常食”。什么是常食?
常食就是本地方圆百里出产的食物。
方圆百里的植物会养育出适合在此地生存的动物。你吃了它们,能量传递到你身上,便间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环境。
吃常食对人体能量的消耗是最少的;人越吃新奇的东西,元气消耗越大。
要经常给孩子吃当地产的水果,进口水果偶尔尝尝鲜就行。
水果最好吃应季的
最开始,大家对温室大棚种出的反季节水果看法不一,慢慢地就越来越接受了。
认为大棚只是改变了局部环境,没有不良影响,反而能提升水果的质量。
从有形的层面上看是这样的,但从中医“气”、“顺时养生”的角度来说,反季节的大棚水果削弱了水果本身价值。
食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可见的营养成分,还有不可见的气与能量。
自然界的植物都会顺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规律,完成原本的生命。
在每个“产地”和“天时”中汲取营养、精华,人吃了,就会被人体吸收。
当这些发生了错乱,经过长期的积累,对人体的伤害可能是无法预料的。
说得好像有点玄,其实在民间俗语里早就有出现过。
比如有句俗语叫“梨不见犁”。梨是秋天的应季水果,犁是春天耕地时用的工具,不能把梨放到第二年春天吃,那样会伤害肝气。
因为秋天(梨)属金,春天属木,金会克木,木对应着肝,所以在不产梨的春天吃梨,对肝的损伤是特别大的。
说得会有些难以理解,宝妈们只要记住,水果最好吃应季的,少吃反季节的最好。
生病时少吃水果
我们人体大多数的病都是因寒而引发的病,比如风寒感冒、受凉腹泻、鼻炎、哮喘等等。
水果大部分也是寒性的,即使有热性,也只是“矬子里拔将*”,相对于其他水果而言稍微温热一些。
在生寒病的时候吃水果,等于寒上加寒,会加重病情。更别说,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原本都偏虚寒的情况了。
作为我们普通家长,不一定能够准确地分辨寒热;
加上水果水分特别足,生病时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吃多了还容易留存湿气在体内,
索性少吃或不吃,有益而无害。
回过头来,当我们再次审视水果的时候,有没有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
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求,而是把它作为辅助的食物,注意它的习性,为孩子以及家人的健康助力。
转发给家人、朋友让孩子会吃水果,少生病!本周内开课,戳此详细了解?
分享+在看+评论
会吃水果,少生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