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渐凉,无论是秋燥还是受寒,宝宝吃饭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伴随而来的还有腹胀。
这个时候摸摸孩子的肚子,感觉就像吹起的气球一样,胀得圆鼓鼓,紧实又硬邦。
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李玥瑶老师关于《小儿腹胀的辨证论治》的课程~
各类腹胀证型、治法、病症图,详细分析辨证。
小儿腹胀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脘腹部胀满,按之濡软触之无形为特征,可继发于多种疾病过程中,也可单独出现。
腹胀的严重程度不同,有从很轻微到严重和不舒服的感觉。
伴有腹胀的疾病有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进食障碍疾病和肥胖症、肠胃气胀、器质性疾病(包括某些恶性肿瘤)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瞠胀。”
病因病机
病因
常见引起腹胀的有外感因素、饮食因素、情志因素和正虚因素。
1、外感因素六淫之邪中的湿、寒、热邪伤儿尤甚,特别是夏秋之间,湿热交蒸,暑湿内扰,
而脾喜燥恶湿,湿热壅结脾胃,致脾阳失展,健运失职。升降失调,气郁于中焦,则腹胀烦闷。
2、饮食因素
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乳食无度,过食生冷肥甘及难以消化食物,停聚中焦,壅塞气机,致脘腹胀满。
3、情志因素
小儿神气未充,易受惊吓,若情志违和,暴受惊恐,或被责骂,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或思虑伤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壅滞而腹胀。
4、正虚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早产儿、双胞胎、先天肠道畸形等),或久病体弱,后天失养,或药物攻伐脾胃,劫阴耗气,使脾胃不健,纳运无力,气机阻滞而为腹胀。
病机
1、病变在肝脾大肠
腹胀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和大肠。
无论是外感、伤食,还是正虚、情志不遂,其共同的病理变化,都是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大肠主传导运化水谷功能的失常。
正常情况下脾主运化水谷,布散精微离不开肝气的疏泄,而肝气的疏泄又离不开脾精的供给,二者息息相关。
“见肝之病,知肝传睥,当先实脾。”——《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
古人还有“见脾之病,当以疏肝”,可见肝脾在气机运化调理上的失常,可以发生腹胀。
1)腹部胀满,胁肋胀痛,嗳气频频,气郁时加重,则病位在肝;
2)脘腹胀满,纳呆便溏,四肢困倦,体乏无力,则病位在脾;
3)脐腹胀满,大便秘结或便溏,矢气肠鸣,则病位在大肠。
湿热腹胀
湿热腹胀在夏秋季最为常见。
湿热交蒸损伤脾胃,气机运化失常,有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的区别,若伴两胁疼痛,引向肩背,呕吐恶心腹胀,面目*染则属肝胆湿热。
脘痞腹胀,头昏身重,胸闷不饥,午后身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饮,大便秽臭或便溏不爽,小便短少,舌体胖质红,苔厚腻或白或*。
向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