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什么样的人需要补阳出现这六大现象,你该补
TUhjnbcbe - 2020/12/12 10:37:00

阳气是什么

《中藏经》:“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顺阳者生,顺阴者死”。“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

阳气主宰着人的生死。阳气决定人的健康程度。阳气是人体的动力!阳气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

养身就是固阳

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阳气,也就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是容易发生腰膝酸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等疾病;

二是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阴液对人体起滋养濡润作用,肾虚便会水亏,人体得不到阴液的滋润,便会出现咽干口燥、烦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此外,由于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阴不足,骨髓便得不到濡养,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头昏耳鸣的问题。

每到冬天,由于阳气的封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能量和热量供应不足,很多人会出现手足冰凉、畏冷喜暖,这在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这个时候寒气最容易进入体内,因此固阳抗寒成为了重点。

六大表现告诉你,该补阳气了!

1.、阳气不足

怕冷、手脚冰凉、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无精打采、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

2、心阳不足

胸部、心脏部位发凉,稍微劳累点就心慌、气短、情绪低落、不爱笑。

3、肝阳不足

萎靡不振,没有生机,做事不积极,没有动力,处事犹豫不决。

4、脾阳不足

食少腹胀,肚子发冷,经常拉肚子,消化不良,自我感觉压力大,爱胡思乱想,容易得忧郁症。

5、肺阳不足

容易感冒,气喘,咳嗽,特别是顽固性咳嗽,哮喘久调不愈,爱哭,消极,做事没有魄力!

6、肾阳不足

没有精神、面色发暗、性冷淡、手脚冰凉、腰以下发凉、小便多、夜尿尤其多、记忆力减退,做事喜欢半途而废。

补阳调寒,艾灸有效!

艾灸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很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中医名医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灸之则透诸经,而调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艾灸疗法简单易行,非常适合寒性体质壮阳强身,安全舒适而无任何痛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文化瑰宝,是中医最古老的医疗保健奇术之一。

LP艾灸贴,是现代科技结合古代疗法的一种艾灸产品,便捷艾灸首选艾灸贴。一撕一贴即可艾灸,小小一片方便随身携带,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艾灸,非常方便

非常适合艾灸的两大人群

1、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

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需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好身体打下基础!

2、阴阳失调,久寒侵体者

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养生功效。

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经常艾灸,可以得到驱寒补阳之功!

固阳保暖七大穴位

取穴一:大椎穴

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交汇。按摩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暖气”的总开关。

取法: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在家中淋浴时,可将淋浴头对着颈后连续用热水冲洗,能让你在寒冷季节感觉浑身温暖。

一般淋浴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还应酌情减少时间,水温在40℃左右为宜。

取穴二:中脘穴

常做肩部按摩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按摩时感觉肩部不但轻松,还有点暖和。这是因为气血顺畅,阳气运动起来了。而藏在我们肩部的“暖气”开关就是中脘穴。

取法: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穴三:神阙穴

腹部的“暖气”开关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穴。

神阙穴是长寿要穴,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放于肚脐,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至发热,可使腹部温暖、面色红润,缓解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等症状。

取穴四:阳池穴

阳池穴,这个穴位顾名思义就是阳气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手腕背横纹的中点处。刺激阳池穴,时间要长,用力要缓,两手交替按揉,可缓解手部冰凉的症状。

取穴五:命门穴

有朋友可能觉得只按阳池力度不够,没关系,我们身体上还有另一个穴位,叫做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跟肚脐在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沿着肚脐向后找,到了背后正中的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此穴。

取穴六:足三里

上肢暖和了,下肢冰冷怎么办呢?《灵枢》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秋冬季节常按揉足三里,可补中益气,让下肢温暖。

取法: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了。

取穴七:涌泉穴

不少人最怕冷的地方就是脚,穿棉鞋都暖不起来,我们的脚上也有一个“暖气”开关,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处,是养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适合肾虚、怕冷、体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建议每天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

艾灸贴反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样的人需要补阳出现这六大现象,你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