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问:“我这么胖,是不是脾虚?我一直大便稀,是不是脾虚?我经常觉得很疲倦,是不是脾虚……”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你可能犯了个最大的错误,就是直接拿病或者某个单一的症状去跟脾虚对应。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对应的结果往往都是错的,所以才会有“脾虚湿盛”吃了参苓白术丸这么对症的药还是不管用的事情发生。
其实,脾虚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要想搞清楚还需要深入了解以下这几种情况:
1、脾气虚弱当你肚子胀吃的少,饭后肚子胀加重,大便稀不成形又同时伴有身体疲倦、乏力、不想说话,又面色萎*或晃白,身体消瘦或浮肿的时候,很可能你就是脾气虚弱了。脾气虚弱的关键点是除了脾虚的“腹胀吃的少,饭后加重,大便不成形”之外,伴有明显的乏力。这种情况,舌苔往往不厚,舌头也不红,可能也会有明显的齿痕。此时用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就可以了。
脾气虚弱往往是饮食失宜或者劳累过度,或者其它慢性疾病消耗导致。因此,这类人群除了服药调理之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其忌讳暴食暴饮。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伤的便是脾气。
2、脾阳虚弱不少人说我觉得我是脾虚,大便一直以来都是稀的,也不想喝水。但是,我吃了参苓白术丸就没什么效果。其实,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脾阳虚。
而脾阳虚除了脾虚的“腹胀食少”之外,更常见腹痛、喜欢温暖、喜欢捂着肚子,又怕冷手脚冰凉,大便比脾气虚弱更稀,甚至每天多次腹泻,还伴有身体困重,严重的还有浮肿,小便不利,女性还可以伴有白带量多清稀。这种情况舌苔除了胖大齿痕之外,舌头伸出来的时候还会有水滴出来的感觉,这都是阴寒内盛导致的水湿停聚。这时用六君子、参苓白术丸就意义不大了,而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更合适。
和脾气虚弱相比,脾阳虚更着重于一个“冷”字。这种情况往往由于平时吃太多生冷、冷饮伤了脾脏阳气所致。或者夏季过于贪凉,室内温度过低也可以导致脾阳虚弱。所以,除了治疗外,平时饮食温热,不吃生冷,注意保暖也是必须做的。
3、中气下陷如果你的腹泻便溏用过以上两种还是没有效果,那你就需要考虑中气下陷了。当一个人脾气虚弱得不到医治的时候,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最终会因为中气的虚弱而导致人体本应该向上走的清阳之气下陷,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腹泻。
除此之外,中气下陷还会引起脏器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外阴脱垂、肛门脱垂等。这都是因为脾气虚弱而升举无力导致的。中气下陷时也会导致脾不能输布精微而反下流膀胱,致使小便浑浊如米汤。当然,脾气虚弱的“乏力、倦怠、食少、食后腹胀”也是最基础的症状群。清阳之气不能上荣于脑,也会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
而对于这种情况,则需要补中益气丸为主来治疗,可以帮助补益中气,升举清阳之气。这种情况往往跟腹泻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错误,导致中气受损有关。同时,错误的长期服用一些泻药治疗便秘或减肥也可以导致清阳下陷。
因此,除药物调理外不随便吃泻药,急性腹泻及时医治都是帮助尽快恢复的必要方法。
4、脾不统血还有的人身体虚弱,面色萎*,同时又有一些出血性疾病如牙龈、鼻腔、紫癜等出血问题,往往属于脾气虚弱造成的气虚不能统摄血液。但更常见的是女性月经量大,这在中医属于崩漏的范畴,如果伴有明显的身体虚弱、面色萎*或苍白,脉象也弱,通常也是脾不统血引起的。
除了异常出血的症状之外,一般都还伴有气虚的基础症状如“食欲差,大便稀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等。最常用的药物是归脾丸一类,用*芪、人参、白术、大枣、仙鹤草这一类药物来健脾益气止血,以帮助身体统摄血液。
这种情况往往见于思虑过度或慢性病对正气的消耗,所以除药物以外还应该减少日常生活中各种对正气的消耗活动,不要剧烈运动,不要熬夜,不要思虑过度。还可以经常煎些枣汤、吃些桂圆,对身体的恢复都是有帮助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