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历史高点
根据尼尔森公司最新发布的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显示,自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111点的历史高点,较2013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随着中国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人均消费也在持续增长,这都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从投资、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董沛德(Patrick Dodd)说到。“同时,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也是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高位的另一主要驱动力。虽然中国13亿人中有一半以上已迁入城镇,但相比起高度城市化的美国和欧洲市场来说,还存在不小差距。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推断,在今后10年,中国的城市将涌现出数以百万计的具有强大消费潜力的新兴消费者,这些新兴消费者对推动中国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季度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保持强劲
尼尔森第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2014年第二季度的消费意愿较前一季高出两个百分点,达到46%;同时,对个人财务方面的信心环比增长一个百分点,达到70%。
从城市级别来看,三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领跑全国,从第一季度的111点上升到113点;同时,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上涨两点,达112点,位居第二;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较上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均为110点。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与上一季度持平,为110点。
从区域分布上来看,本季度南部地区领跑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6点,较一季度上升5个点;其次为北部地区,为114点,较第一季度上升2个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下跌一个百分点,分别为111点和106点。
“同时,根据中国*府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比上年增长13.9%,有效提升了这一庞大消费群体的购买力,”董沛德指出。“和所有其他消费者,甚至中产阶级消费者一样,这些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的生活有着相同的诉求,同时,他们也会通过日益增长的可支配收入来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被问及在覆盖了基本生活费用后,消费者如何花费余钱,尼尔森的调查显示,相比第一季度,有更多的消费者表示会将可支配现金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如购置新衣(上升6个百分点至51%)、外出就餐(上升5个百分点至40%)、休假旅游(上升4个百分点至32%)、孩子的教育花费(上升3百分点至43%)和外出娱乐(上升3个百分点至34%)。
线上销售渠道为快速消费品行业带来新机遇
尽管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1个百分点,但据尼尔森监测数据显示,快速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明显放缓,从第一季度的7.5%下降到本季度的5.4%。当然,这与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从线下购物转移到络购物有一定关系。
根据尼尔森线上线下监测的11个具有代表性的快速消费品品类显示,线上零售额占总体零售额的比例从13年5月的15.2%增长到今年五月的19.6%,同时,线下消费仍旧是主流,在总体零售额中的占比仍在80%以上。
但如果分别来看将线上、线下对于总体销售额增长的贡献度,线上已明显后来居上。来自线上的销售额对于这11个品类的总体零售增长的贡献度已达6.8%,而线下的贡献率则为5.9%。
另外,尼尔森的调查显示,将近三分之一的中国受访者(30%)将个人电子设备列入其未来12个月的购物清单,较其他在调研中所列的品类而言,位居第一;同时,较上一季度上升4个百分点。尼尔森认为,这一趋势无疑会继续加深电子商务在中国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渗透与发展。
“无疑,电子商务在中国正经历着一个飞速增长的时代,”董沛德说到。“与过去我们需要修建大型的卖场及实体店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的时代相比,如今,电子商务正重塑着中国、乃至全球的零售市场。加之智能手机在中国的高度普及,无数的店铺都得以呈现在消费者随时携带的智能手机的屏幕上,这对制造商和零售商而言,都意味着有大把的机会来更好地触达并联系他们的消费者,”董沛德指出。
中国消费群体显示出差异性
尼尔森的调查显示,中国男性消费者信心指数较女性高出4个百分点(男性 113 vs. 女性 109),而年轻消费者也较年长消费群显示出了更高的信心指数(30岁以下 113 vs. 30岁以上110)。
“今天,更加精明且多元的中国消费者也带给品牌新的挑战,这意味着品牌应当更加重视精准营销,通过正确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真正诉求,从而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带动品类的整体消费增长,”尼尔森中国副总裁范奕瑾说到。
尼尔森的零售研究调查显示,2013年,快消品增速从年初1月的11%下降到12月7%,这一放缓趋势在今年仍然持续蔓延,本季度,快速消费品零售增幅仅为5.4%[2],较第一季度7.5%的环比增长又是一个明显的放缓。
但同时,在尼尔森近期一项针对近4000个快速消费品牌的研究显示,尽管2013年的全年平均增幅仅为7.2%,但其中有5%的品牌(217个制胜品牌)的销售额增幅惊人地达到了28.4%,高出全年平均增幅近四倍。
“换句话说,快消品零售额的增长放缓与中国消费者高涨的购买意愿和信心指数并不矛盾”,范奕瑾说到。“想要将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意愿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关键在于如何智慧地接触到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如何通过正确且创新的营销策略吸引他们并引起他们的共鸣,最终说服他们做出实际购买行为,”范奕瑾补充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