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邵医生。以前就接诊过很多以两侧肋骨疼痛为主诉的患者,也没有受外伤,去医院拍片却检查不出来。今天又接诊到一位患者,说是“岔气”了,除了肋骨两侧疼痛之外,还牵引后背疼痛。趁这个机会,今天索性把这个病症讲明白。
其实,这在中医来说就是胸胁痛,请注意是“胁”而不是“肋”。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就是我们俗称的“岔气”,在西医上称为肋间神经痛。除了胸胁胀痛之外,还伴有胸闷、嗳气、头晕目眩等症状。
两胁为足厥阴、足少阴经脉循行所过,故胁肋疼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灵枢·五邪篇》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而《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这些都是古代中医对胸胁痛的记载。它并不是肋骨本身的病变,所以,只是简单的拍片当然是检查不出来的。
那这种病到底是怎么得的呢?根据病因病机,中医上将胸胁痛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1.肝郁气滞型
这种类型是因为肝气郁滞,肝脏疏泄气机的功能失调,使得气机阻滞经络,不通则痛,从而引发的胸胁胀痛,通常伴有胸闷、嗳气、易怒、失眠多梦、腹胀、舌苔薄白等症状。这时就要疏肝解郁了,用柴胡疏肝散可以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的作用。
2.瘀血阻络型
多由外邪入侵,或者是跌打损伤引起,导致瘀血内停,气血运行不畅,经气不利,不通则痛,血瘀生热上扰心神,故也易心烦意乱。通常伴有皮肤发暗、容易出现瘀斑,口唇和舌头颜色发暗发紫,舌苔薄。这时就需要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了。中医上有一个血府逐瘀汤,被称为“活血化瘀”第一方,针对这种情况就有很好的疗效。
3.湿热内蕴型
这是因为湿热堆积在肝里面,致使肝络失和,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导致的胸胁疼痛。这个类型的疼痛还能牵涉到后背部疼痛,通常伴有腹胀、厌油腻、口干口苦、舌头发红、舌苔厚腻还发黄。今天这个患者就属于这个类型。这个时候就需要清热利湿了。宋代《和剂局方》里记载的一方“龙胆泻肝汤”针对这种情况就有很好的疗效。
4.阴血不足型
这是因为气机郁滞时间太长了,转化为火,灼伤阴液,就是说体内火大了,把人体内的阴液都烤干了,导致肝经失养;或者是因为精血亏虚,血虚了就不能濡养脉络导致的胸肋隐痛。通常伴有口干、胸中烦热、头晕目眩、舌头发红、少苔。这个时候就需要养阴补血柔肝了。清代《续名医类案》里记载的“一贯煎”,临床上多用于滋阴疏肝、除阴虚内热。针对这种类型的胸胁痛有很好的疗效。
别看一个小小的“岔气”,病因病机不同,出现的症状和处理方法也不同。所以啊,当出现岔气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买点药就吃了。有时候不但不会治病,反而会加重原来的病情。还是要经辨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