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六种体质,常见的表现和调理方法有哪些不妨
TUhjnbcbe - 2024/5/19 17:33:00

导语: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体寒阳虚体质、气滞血瘀体质,气血亏虚体质,体内热盛体质,脾胃积热体质、湿热脾虚6种体质,但是每种体质之间又似乎各有联系,但是在调理起来各不相同。

1、阳虚体寒,其实就是一种阳虚体质,中医认为,人体的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所以当阳气不足,就会出现阴寒内盛的情况,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几种证型。

肾阳虚的可以表现出腰酸、腰痛、头晕、耳鸣、手脚怕凉、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溏薄等症状。脾阳虚的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便溏等症状,心阳虚的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怕冷等症状。

2、气滞血瘀是指中医所说的体内气的运行不畅,于某一部位产生阻滞的病理,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出现胀满或疼痛的症状,气滞久则可引起血瘀,形成气滞血瘀,使局部的疼痛加剧(刺痛拒按),甚则结成肿块或腐损肌肉。

疾病的产生有病因的不同,同一个症状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由于气滞血瘀而引起的病症,就叫气滞血瘀型。

3、气血亏虚表现为气虚和血虚的症状,气虚常见为全身疲乏无力、气短、懒言,运动后会大汗淋漓,感觉到身体怕冷或者是畏寒等症状。血虚,多见于女性,表现为女性脸色变差,萎黄的脸色,会出现乏力、月经量少等症状,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的根本,一旦气血亏虚,健康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4、实热内盛者即机体阳偏胜的人,此类人群在疾病过程中常表现出现因阳邪偏盛、功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而产生热象的变化等。

出现实热内盛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邪而从阳化热,也可由于五志过极,情志内伤而化火,或因食积(食物消化不良而停积在胃里)、气滞、血瘀等郁而化热(邪气过久停留则转化为热邪)所致。

阳邪亢盛,以热、燥、动为临床特点,可见烦躁,壮热,目赤,面红,口渴,尿黄,便干等病症。故实热内盛者临床表现以实热证为主,可见身热,面赤,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若阳盛伤及阴液,则兼有口渴、小便短少等表现。

5、脾胃积热是指脾胃易上火,临床表现为胃脘易产生灼热感,出现口干、口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一系列火性症状,甚至会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大便干燥等症状。

部分脾胃积热患者由于虚火引起,属于虚热,临床对于实热与虚热治疗不同,实热以清实火为主,可使用黄连、黄芩、石膏、金银花等药物进行治疗,虚热以清虚火为主,可使用麦冬、石斛、生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

6、脾虚湿热的症状有不思饮食、肠鸣腹胀、大便稀溏、身热不扬(感觉全身发热,摸肌肤却不怎么热)、渴不欲饮、身体困重、舌红胖大脉滑数等,脾虚湿热是指脾气虚弱,失于运化,水湿内停,日久化热,湿热互结(湿邪和热邪在体内散发不掉),蕴于内所致多种证候表现的中医证型。

因此脾胃运化水谷功能衰退,同时湿热积滞脾胃后传播全身,形成身热,但湿性滞,闭郁热量发散,同时阻塞经络气血不通,可出现身体沉重甚至身痛,同时脾虚湿热还可沿着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传导,间接导致其经脉循行之处发生湿热性疾病如口舌生疮、下痢、消渴、痞证等,还可导致局部或全身的黄疸。

六种体质,常见的表现和调理方法有哪些?不妨看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种体质,常见的表现和调理方法有哪些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