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老中医谈肺癌的治疗
TUhjnbcbe - 2024/5/10 16:20:00
一、概况

原发性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是发病率持续增高的肿瘤之一。以美国为例,年全美肺癌的发生数量为男性例,女性例,分别为男女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为人,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位,占全美肿瘤死亡患者的29%。在过去20年中,我国大中城市中肺癌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尤以近10年为甚。以上海为例,20世纪70年代男性肺癌发病率在50/10万左右,而到了90年代初上升到70/10万左右,女性从15/10万左右上升到20/10万。年上海市男性肺癌发病率为76.1/10万,女性为30.6/10万,分别为男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证明吸烟习惯与肺癌发病有关。每日吸烟量大,吸烟年限长,早年开始吸烟,吸入的程度深,香烟中的焦油和烟碱含量高,以及吸无滤嘴的香烟均可使肺癌的危险性增加。停止吸烟的年数越长肺癌的危险性则越低。

职业暴露于某些致癌物质,如石棉、氡、二氯甲醚、多环芳烃化合物、铬、镍以及无机砷化合物可使肺癌危险性增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肺癌危险度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最佳选择,只要无剖胸探查禁忌症,都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和化疗不适于I期NSCLC患者。I期NSCLC被绝大多数的肿瘤专家学者认为是能单独为外科手术治愈的肿瘤。如果能完全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60%~80%。Ⅱ期NSCLC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Ⅱ期患者完全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40%~60%,疗效优于单独化疗和单独放疗者。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性切除后无需进行术后的辅助性放射治疗,但对切缘阳性或纵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仍应考虑给予辅助性放射治疗。Ⅱ期NSCLC患者行术后化疗,应采取含有铂类的化疗方案且患者体重的减轻不能超过5%。对Ⅲa期患者有多组纵隔淋巴结转移者(N2),临床经验证实,它们有较高远处转移倾向(50%~70%),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较差,建议对这些患者使用术前诱导治疗,包括化疗或加术前放疗(常规放疗45Gy)。部分临床研究显示提高了疗效。对Ⅲa期病灶不适合手术者,应用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已有证明采用非常规放疗,包括超分割、加速超分割照射方法有可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特别是对预后较好型的患者。对Ⅲb期患者,由于已有纵隔重要脏器受侵,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只适合放疗加联合化疗。Ⅲ期NSCLC能做手术切除或辅以放疗者5年生存率为15%~30%,而单纯放疗者仅5%~10%。Ⅳ期预后差,多数患者在1年内死亡,主要使用全身化疗,辅以免疫、中草药治疗和对症处理。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有以下几种联合方案可供选择。①手术加化疗:即对原发灶可作手术切除的病例(TNM分期Ⅰ、Ⅱ期),先行手术,术后用6个疗程化疗;②化疗加手术,先做3~4个疗程化疗,然后评价化疗效应,若有肿瘤残留,则考虑手术切除,术后再用2~3个疗程化疗。③放化疗交替使用,保留手术作为处理放化疗后残留灶的手段。化疗每3~4周为一个疗程,每疗程3~5天,在化疗疗程间隙中进行放疗。放疗结束后若肿瘤仍有残留,则考虑手术,术后继续化疗。④化疗和放疗同时进行,放疗后继续用化疗,至用满6个疗程为止。⑤化疗后放疗,先用4~6个疗程化疗,然后加用胸腔放疗。化放疗联合使用的方案中,化放疗同时进行者效果最好,而且胸腔放疗开始的越早越好。局限期SCLC的5年生存率达33%。广泛期SCLC治后的5年生存率仅0~1%,以化疗为主,经化疗后疗效较佳者,可作局部残留肿瘤的补充放疗。

由于肺癌与古代及近代描述的肺积、息贲、肺疽、肺痈、肺痿、肺疮等病症有许多相似之处,故现代常将肺癌与上述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病机相类比。《素问·咳论》说:“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这些症状在肺癌中均可见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的“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的肺痿,“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咳唾脓血”的肺痈,在肺癌患者也可见到。《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等,颇似肺癌晚期之表现。《难经》“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后世医书《济生方》论述:“息贲之状,在右胁下,覆大如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且暝,肤寒,皮中时痛,或如针刺。”而在《圣惠方》一书中也有许多治疗息贲、咳喘等类似肺癌症状的药方记载。几乎所有的古代和近代医学家都认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是十分困难的,且预后不佳。

二、中医药治疗

(一)肺癌的病因病机

肺居胸中,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互为表里。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因而,肺的病证有虚实之分。正如《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五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因此,肺癌主要是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六淫之邪乘虚而入,邪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肺气阻郁,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气滞血瘀,瘀阻络脉,于是痰气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由此可见,肺癌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虚则以气虚、阴虚、气血两虚为多见,实则以痰凝、气滞、血瘀毒结为多见。

(二)肺癌与息贲、肺痈、肺疽、肺痿、虚损的关系

1.肺癌与息贲

息贲症始载于《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在《难经·第五十六难》始有详细的论述,“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浙寒热,喘咳,发肺壅”。由《素问》、《灵枢》、《难经》所述息贲的症状、发病过程、疾病转归与肺癌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临床将息贲症的辨治方法运用于肺癌治疗,对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均有一定意义。可选用息贲汤(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息贲丸(李东垣《兰室秘藏》)等方化裁施治。

2.肺癌与肺痈、肺疽

从《难经》中对息贲病症的论述,可知肺痈为息贲的一种临床表现;而肺癌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可见类似肺痈症状,诸如发热、咳吐脓血、胸痛等症。临床选用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千金苇茎汤等治疗。均能获一定疗效。肺癌的发病过程中,也可见有肺疽症。古籍中对肺疽所述甚少,只作为与肺痈相鉴别的证候,没有就其脉因症治作详细论述;《东医宝鉴·痈疽篇》“痈疽发于内者当审脏腑,如中府隐隐而痛者肺疽,上肉微起者肺痈也。”故认为肺疽系发于肺脏,与肺痈临床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其特点为发病甚缓,郁结日久,胸痛隐隐,是内联五脏的难治之症。

故肺疽症更酷似肺癌的发病过程。可选用治疗肺疽之方如犀黄丸、小金丹、飞龙夺命丹、阳和汤、洗髓丹等加减治疗肺癌,能取得一定疗效。

3.肺癌与肺痿

肺痿始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脉虚数……肺中冷,……目眩……。”表现为肺阴虚衰,重伤津液,咳而吐涎沫,胸中隐痛,身体消瘦,眩晕乏力,脉虚数,与肺癌临床的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所见颇为一致。据报道,肺癌患者肺阴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占大多数(82%),特别是晚期肺癌占绝大多数。运用治疗肺痿的方法治疗肺癌取得一定疗效,临证可根据脉症之不同选用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沙参麦门冬汤等方施治。

4.肺癌与虚损

目前肺癌临诊者大多为Ⅲ期以上中晚期患者,尤其是中医就诊者绝大多数为晚期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衰。有医院、医院、北医院、医院等医疗单位临床观察病例共例,其中Ⅲ、Ⅳ期患者例,占81.8%,其中属于阴虚内热型、气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者例,占81.1%。可见临床肺癌辨治与虚损有密切关系,运用扶正固本法辨治,均能减轻或消除肺癌病人症状,使不少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有所缩小、恢复工作能力或长期荷瘤生存。临床可根据气血阴阳的虚衰状况选用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保元汤等方加减施治。

综上所述,肺气闭郁,积聚日久为息贲,气积痰壅、化热聚毒为肺痈,气积寒凝、阴毒瘀积为肺疽,咳唾日久、肺津大伤为肺痿,气血虚衰、阴阳亏损为虚损。息贲以气积为主,肺痈以痰热为重,肺疽以瘀毒为甚,肺痿以津伤为要,虚损以阴阳为本。肺癌与此五证均有密切关系,可以认为肺癌的病因、病理及转归由气积、痰热、瘀毒、津液、阴阳五方面得以体现。今重温古籍,凡肺癌Ⅰ、Ⅱ期患者可参考息贲、肺痈、肺疽的辨治方法,Ⅲ、Ⅳ期患者则可参考肺痿、虚损的辨治方法,并紧紧把握气积、痰热、瘀毒、津液、阴阳五大环节,有助于提高疗效。

(三)扶正培本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但由于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过去西医治疗肺癌多从局部着眼,依靠手术切除或用放射线、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对于如何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来战胜肿瘤,研究得较少。近年来肿瘤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愈来愈使人们对肿瘤与机体的关系有了新的见解。中医学对疾病的治疗一向强调整体观念,注意从机体的内部因素着手治疗疾病。既看到整体,也看到局部,余主任注意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治法上既注意祛邪,更注意扶正,要求正确处理“正”与“邪”的关系,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这些原则都是我们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应当予以遵循的。

近年来应用中医学的扶正培本法治疗肺癌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实践证明,扶正培本法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不仅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疗效。

余主任认为扶正培本即是扶助正气,培植本源的治疗法则。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不平衡所致,故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之说。扶正培本治则的临床应用,主要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的不平衡,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消除各种虚弱证候,达到强壮身体、祛除病邪之目的。中医学把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和机体生存的物质基础及其正常活动功能,统称为正气,简称为“正”;一切致病因素及其病理产物(如水、痰、湿等)则简称为“邪”。正邪处于斗争之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正”“邪”矛盾的斗争,其矛盾的主要方面随条件而转化,但在通常情况下,疾病的发生、发展取决于正气的盛衰,故中医临床上特别强调人体正气即机体的抗病能力。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而内因主要为阴阳、气血、脏腑等矛盾运动的变化。

扶正培本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方面采用药物调补人体气血不足与脏腑失调,另一方面从精神、饮食、锻炼身体调摄以达人体精神平衡、气血充足。《黄帝内经》中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扶正培本多从脾肾入手,但具体应用时尚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常用的几种扶正培本方法

1.益气健脾法:是治疗气虚的基本方法。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甘草等。当气虚影响到肾出现肾气虚时,须用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等填精益髓药物配伍。在大剂量化疗时应用益气健脾和胃药物,往往可以减少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减轻化疗对造血功能的损害。

2.温肾壮阳法:适用于肾阳或脾肾不足之证。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茸、淫阳藿、仙茅、锁阳、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运用补肾阳药物时,常以熟地、龟板、山萸肉、菟丝子等益肾精、补肾阴的药物作为配伍。

3.滋阴补血法:适用于血虚证,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阿胶、白芍、龟板胶、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龙眼肉、紫河车、红枣、花生衣、鸡血藤等。这类药物大多具有补血填精的作用,常与补气健脾等药同用。

4.养阴生津法:适用于阴虚及阴虚内热之证。常用药物有:生地、麦冬、南北沙参、天冬、玄参、石斛、龟板、鳖甲、玉竹、黄精、天花粉、知母。这一类药物具有养阴润肺、养阴增液和滋补肝肾的功用,对阴虚患者有治疗作用。

在放疗及化疗的过程中,或治疗后出现阴津耗伤时,应用此类药物可以减轻反应。

(四)运用扶正培本法治疗肺癌的几个原则

1.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必须以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原理及方法,权衡扶正与祛邪之间的轻重缓急。在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时,采用扶正为主、抗癌为辅;在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时,则应采用抗癌为主、扶正为辅的治疗原则。

2.注意辨别气血阴阳和脏腑的盛衰情况

(1)必须辨别气、血、阴、阳孰盛孰衰,分别采取以补气为主、补血为主、补阳为主或补阴为主的扶正方法。以肺癌的辨证来说,以气虚、阴虚最为多见,因此补气养阴的方药最常用。但由于人体“阴阳互根”和“气血同源”,所以在气虚和血虚、阴虚和阳虚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治疗上要分别主次、抓住疾病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给予恰当的处理。

(2)在辨别气血、阴阳虚损的基础上,进一步辨别各脏腑经络虚衰,并根据各个脏腑经络的特性来调整其阴阳气血。如肺为娇脏,易伤气阴,一般多见阴虚或气阴两虚;脾主运化,脾气主升,一般多见阳气不足;胃主降而喜润恶燥,故易见胃气上逆与胃阴不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故多见阴血不足和肝阳上亢。

3.扶正宜健脾与补肾并重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阴阳为其他脏腑阴阳的根本,故其他脏腑阴阳失调日久必然影响到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扶正培本多从脾肾入手,余主任成功地继承了这一学术思想,在扶正培本治法中应特别重视健脾益气和温补肾阳,滋养肾阴等法。临床证明许多晚期肺癌采用这些治法后,不仅全身情况好转,而且有利于发挥抗癌药物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正确的运用中医扶正培本的原则,对于提高人体的抗肺癌的能力,控制肺癌的发展,促进机体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研究也证实,健脾益肾,扶正培本既可以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也能增强患者骨髓的造血功能。

4.遣方用药应平和且顾护脾胃

选用药物时,注意患者具体情况和某些补药性味之偏颇。如使用补气壮阳药时,应注意不使过于温燥而伤阴,适当照顾阴液,佐以养阴之剂,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使用滋阴养血药时,勿过于滋腻而碍胃,适当照顾阳气,佐以理气之品,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五)肺癌的辨证施治

1.肺脾气虚型

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声低神疲,胸闷气短,自汗恶风;纳呆肢困,或时有便溏,面色无华。舌苔淡白或舌胖有齿痕,脉虚弱。

治法:益气补肺,健脾化痰。

方药:黄芪(或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杏仁、桔梗、山药、生苡仁、防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甘草。

方解:此型在肺癌Ⅰ、Ⅱ期多见,病之早期,只见气虚证,或轻微的咳嗽,咯痰之症状。往往只有肺气虚,偶表现脾虚的症状。以黄芪、太子参益气;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健脾;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杏仁、桔梗以理肺化痰;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薏苡仁等解毒抗癌;加防风、白术、黄芪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可防感冒等并发症。此型在术后复发初期也常见到。

2.肺肾阴虚型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或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便干尿黄,声音嘶哑,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散结。

方药:沙参、生地、元参、麦冬、百合、鳖甲、知母、青蒿、地骨皮、黄芩、川贝母、杏仁、草河车、半枝莲、生牡蛎、仙鹤草。

方解:此型多见于肺癌的Ⅱ期,偶见于Ⅲ期患者。沙参、元参、麦冬、百合养阴润肺;鳖甲、青蒿、地骨皮、黄芩、知母清阴分之热;川贝、杏仁、仙鹤草化痰止血;草河车、半枝莲、生牡蛎、仙鹤草清热散结抗癌。

3.气阴两虚型

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口干发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有时心悸,纳呆脘胀,便干或稀,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嫩有齿痕,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方药:黄芪(或太子参)、沙参、麦冬、鳖甲、百合、生地、五味子、百部、全瓜蒌、川贝、白花蛇舌草、鱼腥草。

方解:此型多见于Ⅲ期,在Ⅱ、Ⅳ期也可见到。黄芪、太子参益气;沙参、麦冬、鳖甲、生地、五味子养阴:全瓜蒌、鱼腥草、川贝、白花蛇舌草等化痰、清热解毒,均有抗癌作用。在这一型往往兼证较多,病情亦转化,应根据症状随症加减。如湿困脾胃加苍白术、防风,脾气不运,胃气不和加木香、砂仁、枳壳、陈皮;偏重气虚者多用益气药;偏重于阴虚有热者,加重养阴清热之药。

4.气滞血瘀型

症状:胸胁胀痛或刺痛,咳嗽气短而不爽,大便或干,舌质暗紫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方药:黄芪、枳壳、青皮、赤芍、郁金、丹参、莪术、桃仁、徐长卿、桔梗、败酱草、三七粉。

方解:此型多见于Ⅱ、Ⅲ期患者,以枳壳、青皮、郁金行气;赤芍、丹参、莪术、徐长卿、桃仁、石见穿、三七活血化瘀止痛;黄芪益气而助活血;桔梗引药入肺经,防穿行它脏,损伤其他脏腑,败酱草解毒抗癌。

5.痰湿瘀阻型

症状:咳嗽,痰多,气憋胸闷,或胸胁疼痛,或胁下痞块,刺痛拒按,或发烧,痰黄粘稠,舌质暗或有瘀斑,或胖、苔厚腻,或白、或黄,脉弦滑,或兼数。

治法:祛湿化痰,化瘀解毒

方药:全瓜蒌、冬瓜子、陈皮、半夏、苇茎、桃仁、红花、丹参、山慈菇、僵蚕、杏仁、黄芪、桔梗。

方解:此型多见于晚期患者。患者已属晚期,肿块增大,侵袭范围广,又有远处脏器转移,脏器功能衰竭或受损者多,所以合并症状繁杂。但最终痰湿凝聚,气滞而血瘀为主,当然还是本在虚,治疗上要虚实兼顾,或先祛湿邪。全瓜蒌、冬瓜子、陈皮、半夏、苇茎祛湿化痰;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山慈菇、僵蚕、杏仁化痰散结,化瘀消肿;黄芪益气而助药力,桔梗引经入肺。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借用手术切除或用放射线、化学药物杀灭肺癌细胞外,还应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来战胜肿瘤。因此,多学科综合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中医学对疾病的治疗一向强调整体观念,注意从机体的内部因素着手治疗疾病。在治法上既注意祛邪,更注意扶正,要求正确处理“正”与“邪”的关系,并注意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近年来应用中医学的扶正培本,扶正祛邪法治疗肿瘤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实践证明,扶正培本法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不仅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疗效。

手术、放疗、化疗目前仍是治疗肺癌的三大主要方法。

对于适应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确有良好的效果。但手术会损伤脏腑组织器官,引起创伤出血,放、化疗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较大,而且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损伤作用。即使癌肿一时缓解,仍可迅速复发或广泛转移。如能在放、化疗过程中配合中医治疗,不但可以减轻毒副反应,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能加强抗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在手术、放化疗后,配合中医治疗,不但可以促进身体恢复,增强免疫功能,而且能继续发挥抗癌作用,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因此,在肺癌的治疗中,注意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积极运用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对于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又不宜或不愿意行放疗、化疗的中晚期患者,用中医药治疗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尤其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的效果尤为突出。

总之,在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可选择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在手术、放疗、化疗期间及恢复期,不宜运用攻伐太过的中药,应以扶正治疗为主;在手术、放疗、化疗后,视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或补、或攻、或攻补兼施的治疗;对于稳定期的患者,要定期采用大剂量的散结抗癌之攻伐中药,以防患于未然;对于不能接受手术及放、化疗的患者,如体质尚可,可以攻法为主,辅以扶正治疗,如体质虚弱,则以扶正为主,以攻为辅。总之,只要运用恰当,中医治疗定能起到协同增效、减毒抗癌的目的。

(一)中医与手术治疗结合

手术目前仍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病例可以根治。但由于肿瘤手术切除范围较大,给患者带来各种损伤和并发症,同时手术的彻底性也存在问题,因此仍需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肺癌患者手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综合措施之一。余主任认为,手术易伤血耗气,术后患者多表现为气血双亏或气阴两伤;或脾胃不和或营卫失调。临床实践证明,患者手术后积极地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加速术后的康复,预防复发,并尽快地为及时放、化疗创造条件。

一般而言,肺癌手术患者,在可进食后即可服用中药。

1.健脾和胃:肺癌术后,如出现食欲差,腹胀,或大便秘结等,治疗重点在于健脾和胃,可用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加减。如果患者术后体虚明显,则可用补气养血,健脾开胃之药物,如人参、黄芪、党参、当归、鸡内金、麦芽、淮山药、陈皮。

2.益气固表:肺癌手术需开胸,易伤及肺气,有些患者术后常虚汗淋漓,或动则出汗,或汗后畏冷,或咳喘乏力,此乃术后营卫失调、肺虚不固所致。治宜益气固表,用玉屏风散加减,效果极佳。常用药物:生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党参、煅牡蛎。

3.养阴生津:有些患者术后会出现口干、烦躁、干咳、胃纳差、大便干结、舌红无苔等症,此乃术后肺胃阴伤,津液亏损所致。治宜养阴生津,辅以益气健脾,常能取得较好疗效。常用药物:麦冬、天冬、沙参、玉竹、天花粉、生地、百合、太子参、陈皮、知母、生黄芪。

4.加强抗癌之功,防止复发转移:若手术后不再行放疗或化疗,则在术后视患者具体情况,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大剂量的散结抗癌中药如蚤休、白花蛇舌草、瓜蒌、草河车、七叶一枝花、山慈菇,以增强抗癌之作用。

(二)中医与放射治疗结合

放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放疗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及后遗症。在放疗期间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可达到局部与全身兼治的目的,取得更好的疗效。在放疗后,继续服用中药攻补兼施,以防止复发和转移。

1.防治毒副反应和后遗症:中医认为,放射线为热毒之邪,易伤阴耗气,治疗应以养阴益气、清热润肺、滋补气血为主。

(1)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大多发生在剂量在40Gy以上。主要症状是咳嗽、胸痛、气短、发热,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中医认为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辐射的燥热灼伤肺阴,故治宜清热养阴润肺。常用药物:沙参、玄参、麦冬、天冬、百合、川贝母、鱼腥草、北杏、桔梗、丹参。出现咯血者,可酌加仙鹤草、白及、花蕊石、阿胶(烊化)。

(2)放射性肺纤维化:多出现在肺部足量放疗后数月。

主要症状是气短、干咳,引起继发感染时则发热,咳吐黄痰。治宜养阴润肺,佐以活血化瘀。常用药物:丹参、赤芍、桑白皮、北杏、川贝母、麦冬、天冬、鱼腥草、沙参、桔梗、黄芩。应当指出,在放疗期间应用中药防止和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疗效比放疗后出现肺纤维化时再用药要好。

(3)放射性脑反应:经全脑或脑局部照射后均可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主要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等。治宜利水补肾,佐以活血化瘀。方用五苓散合羚羊钩藤汤加减,常用药物: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白术、云苓、丹参、枸杞子、僵蚕、钩藤、石决明、羚羊角粉等。

(4)头发脱落:头部放疗可有不同程度的脱发,治宜滋阴养血生发。方用生血丸合七宝美髯丹加减,常用药物:何首乌、阿胶(烊化)、紫河车、鹿角胶(烊化)、女贞子、生地、龟板、黄精、仙灵脾、枸杞子。

2.中药的放射增敏作用: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配合放疗,对放疗本身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其它很多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医院用扶正增效方(黄芪、白术、太子参、枸杞子、鸡血藤、石斛、沙参、银花、红花、苏木等)配合放射治疗肺癌,有效率(CR+PR)6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7%,其锁骨上淋巴结缩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提高了患者1,2,3年生存率(79.4%、49.4%、23.3%),较对照组提高了8.6%~22.9%。扶正增效冲剂对C57BL小鼠Lewis肺癌有明显放射增效作用,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减少肺转移;对α-2肺腺癌细胞有放射增效作用,能增加放射线DNA单键断裂,延长细胞周期,即增加射线对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另外,从汉防己中提取的汉防己甲素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放射增敏剂,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发现放疗加汉防己甲素治疗,对小鼠W抑瘤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很多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红花、川芎、毛冬青、田七等均有改善微循环,提高肿瘤组织血液的灌注量及血内含氧量,减轻或解除肿瘤局部的乏氧状态,从而增加了放射线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医院报道,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癌放射性肺炎,有效率86.6%,较对照组(59.4%)有效率高,且3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3.防止复发转移:放疗后2个月内,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以扶正治疗为主。在2~3个月后,视患者体质恢复及肿瘤情况,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扶正培本、散结抗癌中药加强抗癌之功,防止复发转移。可选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加贝母、夏枯草、桔梗、甘草、郁金、白花蛇舌草、蚤休等。

(三)中医与化学治疗结合

化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但因其毒性较大,往往会引起很多毒副反应及合并症、后遗症。而中医药能扶正培本,提高免疫功能,对化疗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化疗后,继续应用中医药治疗,攻补兼施,能使虚弱的机体尽快恢复,防止复发和转移。因此,中医与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肺癌综合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防治毒副反应和后遗症:中医认为,化疗主要损伤气血,使肝肾亏损,脾胃失调,累及骨髓。因此,治疗当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主。

(1)全身反应: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气短、头晕、食欲不振、便溏。舌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此乃气血亏虚,治宜补益气血为主。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白术、云苓、熟地、鸡血藤、骨碎补、阿胶(烊化)、大枣。出现汗多,可酌加防风、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

(2)消化道反应:症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纳呆,腹胀,大便稀溏或便秘,舌苔白腻,脉细滑。此乃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治宜健脾和胃理气。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药物:太子参、白术、云苓、佛手、木香(后下)、砂仁、半夏、陈皮、大枣。便溏者,可酌加淮山、麦芽、鸡内金、神曲;便秘者,体壮则加大黄(后下)、枳实;体虚则加火麻仁、肉苁蓉、玄参;腹胀者,加香附、青皮、陈皮;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

(3)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象下降,并伴有全身症状,如面色?;白,头晕失眠,气短心悸,舌淡红或淡白,脉细弱无力。此乃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常用方药:太子参、白术、云苓、黄芪、阿胶(烊化)、熟地、黄精、大枣、女贞子、骨碎补、鸡血藤、枸杞子。若出现畏寒肢冷者,酌加附片、干姜;腰酸耳鸣者,酌加杜仲、仙灵脾、补骨脂。

(4)中毒性心肌炎:症见心悸,胸闷痛,气短,甚至呼吸困难,浮肿等。此乃邪毒攻心,心脉瘀阻,治宜益心活血安神。常用方剂为炙甘草汤加减:太子参、丹参、沙参、麦冬、五味子、川芎、柏子仁、大枣、黄芪、桃仁、红花。

(5)中毒性肝炎:表现为肝肿大,肝区疼痛,甚则出现黄疸,以及肝功能改变。此乃邪毒郁肝,疏泄不及。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常用方剂为茵陈蒿汤加减:茵陈、大黄、丹参、栀子、丹皮、柴胡、白芍、郁金、虎杖、猪苓、田基黄、五味子。若体虚甚,可酌加黄芪、太子参。

(6)肾功能损伤: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改变。

治宜益肾健脾利水,方用五苓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泽泻、猪苓、白术、生地、淮山、丹皮、山萸肉、茯苓、肉苁蓉、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

(7)药物性膀胱炎:症见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通淋。方用八正散加减:木通、车前草、生地、泽泻、猪苓、白术、茯苓、白茅根、大小蓟。

体虚者可酌加黄芪、太子参、大枣等。

(8)脱发:许多化疗药可引起头发脱落,停药后脱发仍会继续。治宜补肾养血,活血生发。常用药物:丹皮、赤芍、紫河车、何首乌、鹿角胶、阿胶(烊化)、枸杞子、女贞子、黄精、仙灵脾、当归、鸡血藤、熟地。

(9)闭经:许多化疗药均可影响垂体和卵巢功能,引起闭经。治宜补肾活血,疏肝通经。方用六味丸、桃红四物汤及逍遥散加减:女贞子、旱莲草、肉桂、附子、熟地、淮山、肉苁蓉、当归、桃仁、红花、柴胡、白术、云苓、山萸肉。

2.中药对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配合化疗不但能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而且对化疗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医院报道,中药加化疗治疗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化疗组30例作对照,显效率分别为42%和26%;总有效率分别为72%和5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生存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医院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化疗(E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36例,与单纯EP方案32例作对照,结果在症状体征改善及生存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肿瘤缩小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北京医院研制的平肺口服液(该方由鱼腥草、桑白皮、川贝母、白及、白花蛇舌草等组成)治疗例肺癌,并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组在肿瘤大小变化方面作用相似,改善症状方面中药组优于化疗组,化验指标(碱性磷酸酶、癌胚抗原等)比化疗组下降明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生存时间中药组为13.7个月,化疗组为9.2个月。无症状存活时间中药组为4.2个月,优于化疗组的3.1个月。显示了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越到晚期,中药治疗总体疗效水平越高于联合化疗组。

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对中药配合化疗防治和减轻副反应的认识基本一致,报道的资料也很多。随着化疗毒副反应的减轻,不但保证了化疗疗程的顺利完成,让化疗药物充分发挥作用,还起到对化疗增效的作用。

总之,在肺癌的整个综合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均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作用,尤其是体现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延长生存期方面。因此,对中医治疗肺癌不能单纯从瘤体缩小方面来评价,而应从其治疗的总体疗效水平来评价。只要运用恰当,取长补短,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取得比任何单一疗法更好的疗效。

四、单验方

一枝箭方

[处方组成]白及4.5克,天花粉、白芷、牙皂各3克,金银花5克,乳香、半夏、川贝母各3克,穿山甲4克,当归4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化痰散结。治一切无名肿毒,可解毒、消肿、止痛。可试用于治疗肺癌、乳腺癌及其他癌症。

[服用方法]共为细末,生姜两片,水煎去渣,入黄酒一小杯,分两次服用。

[方剂来源]《外科医学心境录》

涤痰方

[处方组成]姜半夏、胆南星各8克,橘红、茯苓、枳实各6克,人参、菖蒲各3克,竹茹2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豁痰开窍,理气调中。主治顽痰胶结、痰厥、眩晕、胸脘痞塞及中风痰厥等症。亦用于肿瘤患者具有痰证表现者。

[服用方法]加生姜、大枣,水煎分服。

[方剂来源]《济生方》

犀黄丸

[处方组成]牛黄1.5克,麝香4.5克,乳香、没药各30克。

[制剂方法]研极细末,用黄米饭30克,捣烂为丸,晒干。

[功能主治]行瘀散结,解毒消肿。主治乳癌,瘰疬痰核,肺癌等。

[服用方法]每服3~6克,陈酒送下,每日二至三次。

[注意事项]久服损胃气。

[方剂来源]《外科全生集》

化毒内托散

[处方组成]乳香、穿山甲、白及、知母、贝母、半夏、银花、皂角刺、天花粉各3克。

[制剂方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凡患疽痈发背、对口恶疮、乳岩(癌)乳核、无名歹疮,能令内消。可用于乳腺癌、肺癌等。

[服用方法]用米酒一碗煎至半碗,去渣温服,并佐以解毒抗癌药味。

[方剂来源]《证治准绳》

平消丹

[处方组成]枳壳30克,炒干漆6克,五灵脂15克,郁金18克,白矾18克,仙鹤草18克,火硝18克,制马前子12克。

[制剂方法]共为细粉,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攻坚破积,祛毒消肿。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结合其它辨证施治方药。

[服用方法]每服1.5~6克,每日三次,开水送下。

[方剂来源]《癌瘤中医防治研究》

五、医案精选

患者杨某,女,59岁,北京无线电元件十二厂工人。病案号:。

患医院,经支气管镜、痰细胞学、X线片检查发现左肺门肿物,疑为原发性肺癌,经止血治疗后,因患者拒绝手术于年10月4日入我院肿瘤病房用中医药治疗,患者主诉右肺门肿物伴咳嗽、咯血、胸闷、烦躁、纳差。检查:右肺呼吸音低下,有干鸣音、肝脾未及。

锁骨上淋巴结亦未及,血常规、血沉、肝功基本正常。年10月胸片:右肺门稍下有块状阴影。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痰细胞学未见癌细胞。中医辨证:神清、面色晦暗、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缓细。证属“肺积”,气阴俱虚,挟瘀。治以滋阴益气,止咳化痰,祛瘀止血,软坚散结。处方为沙参、麦冬、生黄芪、杏仁、桔梗、鱼腥草、白茅根、仙鹤草、花蕊石、汉三七、白花蛇舌草等。经过两个月中医治疗后,咯血止,痛减,体力增加,但瘤体略有增大而出院。

年5月~年6月曾因咳嗽、间断咯血、胸痛、憋闷、颜面浮肿、颈部发胀、面部潮红、时有低热等症二次入肿瘤病房。经X光片发现右肺门病灶较年10月病灶有所增大且发现肺内有转移灶,年6月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上肺叶前段粘膜充血有肿物,中叶支气管有外压形狭窄,病理活检诊断为肺鳞癌。年3月后出现显著的上腔静脉综合征,颧赤、颜面浮肿、颈静脉充盈饱满,血、尿、便常规、血沉均在正常范围。中医辨证:神清、颜面浮肿、咳嗽、间断咯血、胸痛憋喘、颧赤、双颈及腹壁静脉怒张、脉弦细、舌质暗红,苔薄黄微腻。证属“肺积”,肺脾两虚夹瘀。治以清肺健脾,宣肺止咳,祛湿化瘀。处方为芦根、沙参、麦冬、太子参、茯苓、生苡仁、川贝、桔梗、紫菀、清半夏、陈皮、猪苓、防己、赤芍、汉三七等。经中药治疗,右肺肿块大小如前,咳嗽、胸憋、气短、面部浮肿均有所减轻,于年6月12日出院。

年元月20日又因咳嗽加重,咯血量增多,胸憋闷、气短、面部浮肿、两颧发红等症第四次住院,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弱,时有散在罗音,白细胞10×/L,X线显示右肺肿块较前略增大伴右中叶阻塞性肺炎,右下叶支气管变狭,右上纵隔增宽,大小便常规、血沉均在正常范围,肝肾功能正常。中医认为肺脾两虚,痰气阻胸,治以健脾宣肺,化痰散结。处方用杏仁、生苡仁、茯苓、瓜蒌、清半夏、枳壳、厚朴、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等。同时加用过青霉素、链霉素、白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曾因药物过敏,发热十余日,合并周身红色斑点,以活血散风,清热凉血。处方用:防风、僵蚕、赤白芍、丹皮、知母、黄芩、杏仁、桔梗、焦三仙、甘草等,并加用氢化可的松3日,热退疹消,经中医药调理,于年5月22日出院。

年8月26日第五次住院,因胸中憋闷、胸痛、咳嗽、痰血、纳食不香、全身乏力,动则气喘、时有不规则发热、上腔静脉综合征仍存,白细胞计数(10~20)×/L之间,血色素70~90g/L。X光片显示右下肺肿块较前增大,部分肺不张,右肺转移灶仍存、右侧胸腔积液,右上肺呼吸音降低,右下肺呼吸音消失,血沉1小时65mm。年11月下旬,双下肢痿软,行走困难。中医辨证肺气阴两虚,肺失肃降,痰湿内阻,脾胃气虚,脾不健运,影响气血运行。

脉细,舌紫,苔微腻且有剥脱。治以益气滋阴,清肺健脾佐以软坚散结。处方为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杏仁、生苡仁、茯苓、猪苓、芦根、泽泻、生黄芪。咳血加侧柏叶、血余炭、仙鹤草等,并加用虎潜丸,病属右肺癌终末期,肺内转移,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并疑有肺癌骨转移。患者于年12月28日要求出院。

讨论:原发性肺癌,1年生存率为20%,5年生存率低于10%,近20余年来变化不大,晚期肺癌生存率更低,肺鳞癌中位生存期仅7~8个月。本例晚期原发性肺癌,合并肺内转移及上腔静脉综合征,已失去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机会,主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合并抗菌、止血、输液等西医措施,患者于年2月5日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由患病至死亡共存活三年半。本例显示中医药对原发性肺癌有一定作用,值得今后继续探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中医谈肺癌的治疗